校长周语

挫折让强者更强

时间:2025-10-20     阅读:0

兴航周语/总234篇  10月20日/星期一

挫折和失败总会给人以打击,或令许多人痛苦生畏、消磨斗志,就如同旅途中的暴风雨,总是让人唯恐避之不及。但冷静细思,挫折是难免的,且有着其非同寻常的价值。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的:“凡不能杀死你的,终将使你更加强大。”这绝非是在美化挫折。要知道,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坎坷、每一回挫败,只要不曾将我们彻底击垮,其本身就会转化为一种磅礴的力量,来砥砺我们的意志、淬炼我们的心性,最终成为我们向上攀登时最坚实的垫脚石。因此,对于弱者而言,挫折或许是万丈深渊;但对于强者,它恰恰是通往成功的必经阶梯。
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每个人都蕴藏着一种宝贵的潜能叫做心理韧性,这种韧性就像弹簧一样,你压它越紧,它反弹的力量就越大。当我们与那些“打不败”我们的人和事狭路相逢时,每一次的应对、坚持、克服和战胜,都是在为这种韧性注入新的能量,这个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“创伤后成长”。它不是简单地恢复原状,而是在与挫折的搏击中,生长出更深刻的自我认知和更强大的竞争与生存能力。当一个人的心理韧性不断地被锻炼、被强化时,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强。

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主动地战胜挫折呢?首先是正视与直面。逃避与抱怨是弱者的首选,也是成长的最大阻碍。我们要学会冷静地剖析挫折的根源,将内心的沮丧和恐惧转化为清晰的问题,进而寻找到破解的路径。其次是汲取与反思。跌倒后要反思:我为何会跌倒?哪些因素被我忽视了?不仅要爬起来,还要知道以后如何才能走得更稳。古人云: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”深刻的复盘与自省,正是挫折赠予我们最宝贵的成长机会。最后是感恩与拥抱。在我看来,当我们能够由衷地感谢生命中所遇到的挫折时,我们就已经真正战胜并且超越了挫折本身。

如今的大学教育里,缺的就是这种挫折教育,这应该是所有学子的必修课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心理教育与挫折教育,是关乎民族未来、关乎青年一生的重要课题。我们的课堂,不应只有公式与理论、实验与技能,更应当有关于生命、关于挫折、关于坚韧的探讨。通过创设挫折情境,如具有挑战性的科研项目、竞争激烈的体育竞赛、复杂的团队协作等,让学生在受控的环境中体验挫折、学习应对、锻炼承受能力。如此在离开校园后,他们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社会。这是大学教育应有的温度与远见。

对于怀揣梦想与学识、意气风发地走进社会的青年们,我也想送上最诚挚的叮嘱:孩子们,请勿惧怕摔打。社会与校园是两片不同的天地,这里有更残酷的竞争、更复杂的关系、更难以预料的变化。初入职场的迷茫、项目失败的沮丧、人际交往的困惑,都可能成为你们今后路上的拦路虎、绊脚石。但请记住,它们也是塑造你们筋骨的最佳方式。每一次碰壁、每一次受挫、每一次的从头再来,都是在为你的能力大厦夯实地基。凤凰浴火,方能重生;青年经事,方能成熟。要带着一颗无畏的心,去拥抱这段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的旅程。只要你愈挫愈勇、一路向前,一定会大有收获。

对于很多青年干部来说,肩负的责任更多,对挫折的体悟也应当更加深刻,更需要具备从挫折教训中总结反思的自觉与勇气。工作中的失误、决策的偏差、旁人的不理解,都是成长成才路上必经的考验。真正的强者,不会文过饰非,也不会一蹶不振。一定会在跌倒后勇敢地爬起来审视自己,以“君子检身,常若有过”的态度,深入剖析失利原因,厘清破解思路,找到前进的方向。将一次失败的教训,转化为整个团队乃至一个领域进步的机遇。这样的干部,在任何一个团队中,都将会是栋梁之材、无价之宝。

纵览历史长卷,我们总能从先贤的足迹中印证这一真理:从来纨绔少伟男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在安逸与顺境中浸泡的纨绔子弟,往往难成大器;而真正的人杰,无不是从挫折与困苦的熔炉中百炼成钢。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,新时代的强者是不惧挫折、愈挫愈勇、愈挫愈奋者。愿我们人人都能够在挫折中淬炼,在逆境中升华。在人生的风雨中练就一副强健的筋骨,一颗强大的内心,最终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强者,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,找到自己的位置,创造自己的价值,书写下无愧无悔的人生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