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勇于担当称道
兴航周语/总210篇 4月14日/星期一
我们总能看到在大宅门或十字路口摆放着左右两块敢当石,人们又称泰山石敢当,意在“勇于担当”。唐代碑文曾记载:“石敢当,镇百鬼,魇灾殃”,其表明了为勇于担当称道,也折射出勇于担当的气魄和力量。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,勇于担当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品质,它关乎个人的成长、团队的协作以及事业的兴衰,可以说是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必备品格。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,在矛盾交织的复杂环境中,唯有勇于担当,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,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。在这里我想从六个方面为勇于担当正身称道。
一、政从正来,位从为来。作为干部,为人要有正知正念,处事要公平公正。为人正且敢啃硬骨头,敢挑重担子,上级就会赏识,下属也更愿意追随。其位置的高低,跟他的作为有关。做事有担当、肯负责,有为才会有位。实际工作中,能够坚持实事求是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,而不是思维僵化、照搬条文、不考虑客观实际、裹足不前,能够真正将为人民服务、为群众排忧解难落到实处,就是真正的勇于担当。
二、能够知难而上、化解难题。实际工作中,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,如管理难题、人际关系难题等。这些难题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困扰,但也正是考验我们能力和智慧的时候。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,积极地思考对策,就有可能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,从而实现事业的新发展。面对困难和挑战,是否能够做到不退缩不逃避,能够迎难而上,积极寻找方法解决问题,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也是评判其是否具有担当精神的重要指标。
三、处事出于公心,公而忘私。这也是对担当者的一项实际要求:能够为了公共利益而着想,出于公心勇于担当;能够清楚地区分公事和私事,不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混为一谈;必要时能够为了公共利益不计个人名利敢于敢责。工作和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公与私的冲突。应该如何选择?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公私观,始终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。如此,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自身的责任,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。
四、善作善成,勇于忠于职守。这是勇于担当的日常体现。这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清晰的认识,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目标,并能够保质保量地去完成。我们都知道,做了、做完、做好都是做,但三者差距巨大。一个人是一丝不苟、善始善终,还是得过且过、敷衍了事,大家都看在眼里。不是只有攻坚克难才是担当,“文经我手无差错,事交我办请放心”的日复一日,同样值得称道和点赞。
五、主动淬炼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。在团队合作中,难免会出现一些边界不清的工作。在这种情况下,是向前一步主动承担起责任,还是互相推诿、等待他人去解决,也能看出一个人担当与否。如果能够从团队的整体利益出发,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成员沟通协调,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,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,能够甘当“粘合剂”、善做“补位者”,这样的人同样值得委以重任。
六、敢于破解难题,创新工作局面。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是一个人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。实际工作中,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在岗者的不担当、不作为,对问题视而不见、听之任之、消极处置,导致问题发酵,结果小毛病成了大毛病、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。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,及时地解决问题,是我们判断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干部是否能够勇于担当的关键因素。实践证明:善于发现问题就是把握先机,勇于解决问题才能开创新局。
或许在有的人看来,多担当就是多吃亏。实际上这是一种严重的短视行为。正所谓:善除荆棘者必获玫瑰。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勇于担当会使一个人减少内疚感、增强自信心、提升信任度、减轻焦虑和压力、增加自我满足感。所以说,勇于担当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重重考验,更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强大助力。六条法则既是价值观,也是方法论。愿我们都能够时刻牢记这些法则,努力践行担当精神,将每个岗位都当做担当的坐标,将每项工作都化作责任的注解,在新时代书写无愧于个人、无愧于团队、无愧于未来的精彩答卷!